搜索:

2025年3月28日,“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学科建设示范校竞赛”获奖学校展示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邀请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、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党建专委会主任杨国顺,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党建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洪伟莅临指导。瞿平校长、赵华副校长陪同出席本次活动。

本次活动以“经典浸润——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”为主题,包含师生成果展示“名著阅读大会”、校长致辞、教研沙龙“整本书阅读怎么教”和专家点评等四个环节。

/ 01 /

成果展示——名著阅读大会

“名著阅读大会”设置四本名著内容问答和“名场面”戏剧化改编两大板块。

率先开展的是内容问答板块。六年级学生们围绕四本经典名著,展开了激烈的知识竞技。每班有 3 分钟答题时限,同学们全神贯注、踊跃抢答,现场气氛热火朝天。他们丰富的名著知识储备,赢得场下阵阵掌声,也让在场老师们赞叹不已。

内容问答环节的热潮尚未退去,“名场面” 戏剧化改编便精彩登场。各班同学脑洞大开,将名著经典场景搬上舞台,通过重新演绎,为其注入全新活力。从服装道具的精心准备,到台词动作的反复雕琢,再到角色适配的精准剖析,在这个过程中,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经典作品的理解,还展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和表现力。

专家点评

王洪伟主任指出,本次活动形式新颖,深受同学们喜爱。预备年级同学们在剧本编写、舞台演出过程中,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,通过分享交流深入学习,充分彰显了活动价值。

同时,王主任对未来教学工作提出建议,后续教学可继续借助表演助力师生探索。在表演实践中,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塑造,精准把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,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。

/ 02 /

校长致辞

瞿平校长对本次活动予以肯定。知识竞技环节,同学们答题时展现出的知识储备和敏捷思维,令人惊叹。同时,瞿校长提出指导意见,强调剧本创作的核心在于面向观众。同学们不仅要深入理解原著,更要思考如何通过舞台表演,将经典作品生动呈现给观众,引发情感共鸣。谈及整本书阅读目标,瞿校长着重强调,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同学们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,理解人物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,真正发挥经典作品的育人作用。

/ 03 /

教研沙龙——整本书阅读怎么读?

语文教研组围绕“整本书阅读怎么教” 进行了讨论。

01

陈婷老师通过分享两节公开课,系统展示了如何通过“阐释型-分析型-鉴赏型”三级批注教学体系,引导学生从词义辨析、心理描写等文本细节切入,将思考逐渐引向深入,有效提升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与分析能力。

02

陈曦老师从叙事视角切入,聚焦小人物展开教学,引导学生剖析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命运的影响、情节的推动和性格的凸显,探究作品的深层主旨。同时,她将整本书阅读与单元教学相结合,注重阅读策略迁移,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,提升阅读思维与自主阅读能力。

03

仲彬老师另辟蹊径,聚焦虎妞、小福子、二强嫂等女性次要人物。通过书信写作任务,引导学生立足人物身份、性格、性别,结合情节、立场与社会环境,揣摩人物语言和语气,既锻炼学生文字表达能力,又助力其理解作品、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。

随后,全体语文老师围绕三位老师的教学实践开展了深入研讨。

04

张苗老师执教初三的切身体会触发,表示三位教师以《骆驼祥子》为依托开展的名著阅读教学,精妙地搭建起初中低年级思维培养与中考能力提升的桥梁,实现了两者的深度衔接。其设计精准对标中考,围绕人物形象分析、情节梳理、主题探究等高频考点展开,既为学生解题筑牢思维根基,也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式。

05

吴宏皓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道,语文教学的核心落脚点应是人文情怀的培育,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。他强调,名著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借助名著阅读丰盈生命,深化对人性的理解。

06

教研组长李安生老师进行总结时指出,在本次研讨中,老师们紧密结合日常教学实践,围绕“如何引导学生、培育学生成长”展开深入思考。尽管各位老师的教学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尽相同,但殊途同归,教学目标都精准锚定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上。

/ 04 /

专家点评

活动最后,杨国顺主任进行专家点评。

杨主任率先分享了参与本次活动的深刻感悟。在名著阅读大会期间,现场氛围热烈非凡,学生们积极踊跃,沉浸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之中。杨主任指出,教学需要秉持严谨的态度,这是知识准确传递的保障。在组织校园演出这类活动时,营造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,更能有效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想象力、好奇心和探索欲,这与学校 “为创造力而教,为幸福力而育”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。

此外,杨主任高度评价了吴宏皓老师发言中对人文情怀、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。深入解读 “教育”二字,他通过进一步指出:“教”源于孝道文化,涵盖孝敬长辈与报效家国;在甲骨文中,“育”由“母”和“子”构成,蕴含着引导孩子向善的寓意。简而言之,“以教立人,以育化心”。杨主任建议教师深入领悟 “教”与“育”的内涵,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语文教育实践中,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,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。 

在教研沙龙环节,杨主任对教研组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此次教研沙龙具有四大突出亮点:视角开阔,思路清晰;导读引领,教学严谨;案例生动,构思用心;观点独特,成效显著。

谈及老舍作品,杨主任剖析了其鲜明的创作特色:人物塑造上,底层人物刻画丰富复杂,尽显人性多面;语言风格独特,描写小人物时极具艺术感染力;情节反复,充满戏剧性冲突;对社会背景的描绘深刻,真实反映特定时代风貌;心理描写细腻,生动呈现角色内心世界。

基于此,杨主任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:其一,走进小人物,关照大视角。教师要跳出作品本身,揭示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本质。其二,解读三起三落。从国学经典的真善美角度剖析祥子的命运,挖掘作品对当代孩子的现实意义,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、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。

最后,杨主任提出期望,教师要致力于让好奇心成为常态,让想象力成为常识,让探求欲成为常情,让敢于试错成为常理,让想好问题成为常规。

END

     撰稿:王  欣 

编辑:罗清瑾

摄影:金晓彤

审稿:党支部